中國教育在線
中國教育在線
南京大學“沿著馬克思的足跡繼續(xù)前進”本科生全球科考團隊赴德國開展實踐研學
2025-08-13 11:58
中國教育在線
作者:

  2025年7月14日至20日,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沿著馬克思的足跡繼續(xù)前進”全球科考團隊跨越萬里,在馬克思故鄉(xiāng)特里爾、恩格斯故鄉(xiāng)伍珀塔爾及柏林等思想圣地,開啟為期七天的思想溯源和當代對話之旅。師生們通過故居探訪、學術對話、主題研討等形式,在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探尋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

  科考首站來到德國最古老的城市特里爾——卡爾·馬克思的故鄉(xiāng)。團隊尋訪了馬克思出生地、故居博物館及其母校。故居博物館內13個展廳的豐富展陳,生動呈現(xiàn)了馬克思的生平、著作、思想及其世界性影響,特別是來自西方國家的不同視角,為同學們打開了理解馬克思思想的新窗口。

  漫步老城,從歷史建筑到采用馬克思形象的紅綠燈小人,同學們既探尋著馬克思的生活遺跡,也觀察著當代德國社會對其形象的重新構建。在馬克思雕像前,同學們圍繞“中德馬克思形象構建對比”展開熱烈分享。

  帶著特里爾的思考,團隊抵達第二站——弗里德里?!ざ鞲袼沟墓枢l(xiāng)伍珀塔爾。清晨的細雨中,同學們在恩格斯故居的花園雕像前分享了恩格斯的生平及其與馬克思的革命友誼。故居博物館為同學們詳細地描繪了恩格斯作為工廠主之子、哲學家、革命家等多重身份的立體形象。

  伍珀塔爾大學哲學教授斯邁爾·拉佩奇不僅為同學們細致講解珍貴文物,分享了恩格斯與家庭、馬克思間的趣事,更在下午的交流中就德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中國式現(xiàn)代化、當代性別議題等發(fā)表了深刻見解。

  行程的第三站聚焦工業(yè)革命與工人運動的前線——埃森與科隆。在魯爾區(qū)博物館,這座由洗煤廠改造而成的工業(yè)遺產(chǎn)典范,同學們通過豐富的實物展品、礦石標本和歷史影像,深入了解了魯爾區(qū)的興衰轉型,觸摸到19世紀無產(chǎn)階級成長的物質根基脈絡。

  下午,團隊轉赴科隆市中心,在《新萊茵報》編輯部舊址前,同學們圍繞“科隆的革命土壤與《萊茵報》《新萊茵報》的歷史脈絡”進行專題分享,深入分析了科隆成為革命陣地的原因,梳理了《萊茵報》《新萊茵報》對馬克思思想轉向及革命實踐的影響。

  柏林,作為科考的最后一站,承載著馬克思從哲學探索走向革命批判的轉向。同學們在馬克思-恩格斯廣場聆聽著歷史沿革講解,走進馬克思的母校柏林洪堡大學,感受知識殿堂與批判傳統(tǒng)的傳承。在洪堡論壇的文物展廳,來自世界各地的藏品,特別是中國藏品,引發(fā)了同學們對文化遷移、歷史敘述權力的深入思考。


  學術交流是柏林之行的核心。團隊在羅莎·盧森堡基金會聆聽了郝克·內德曼博士關于《馬克思主義歷史考證大辭典》編纂理念的講座,強調其開放性、歷史性;當晚,弗蘭克·恩格斯特博士則以“20世紀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統(tǒng)與沿革”為主題,闡述了面對歷史巨變與政治困境,歐洲思想家們如何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理論重構與創(chuàng)新。兩場講座都為同學們理解馬克思主義在德國的復雜脈絡與當代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視角。

  貫穿整個科考行程,團隊始終堅持每日研討總結。同學們結合實地見聞踴躍發(fā)言,在指導老師的引導下,深入探討如何更有效地向世界闡釋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在考察與思考中深化認識、堅定立場。

  同時,團隊五個學術小組圍繞《共產(chǎn)黨宣言》的形成與核心思想、馬克思恩格斯思想及其當代形象重構、中國共產(chǎn)黨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傳播史、社會革命與國家治理的實踐路徑、當代世界資本主義重要問題等核心議題,在各站積極開展了街頭訪談。通過與德國民眾的直接交流,同學們收集了關于馬克思主義認知的第一手鮮活素材,為專題研究提供了寶貴的現(xiàn)實參照和跨文化視角。

  七天的德國科考之旅圓滿結束。從馬克思故鄉(xiāng)特里爾的思想尋根,到恩格斯故鄉(xiāng)伍珀塔爾的思想接力;從埃森、科隆革命陣地的實踐溯源,到柏林從哲學到革命的思想追問與當代對話,科考團隊始終在歷史遺跡與學術殿堂中穿行,在物質根基與精神鋒芒中感悟。同學們不僅加深了對馬克思、恩格斯生平、著作及其時代背景的理解,更在實地考察、專家交流與每日研討中,深化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歷史流變及其在當代世界不同解讀的認識。這次追尋足跡的旅程雖已結束,但播撒下的思想火種,將激勵著青年學子們繼續(xù)思考如何肩負起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成果的使命,在新時代的征程上不斷探索前行。

  (通訊員:廖書儀、周瑞瑞)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wǎng)所有,任何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未經(jīng)本網(wǎng)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jīng)本站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

相關新聞
中國教育在線 2025-07-31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