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fā)布會,介紹加快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支撐引領高質量發(fā)展有關情況。
有記者提問:科技界的學風和作風一直都是各方高度關注的問題,請問科技部如何加強科技界的作風和學風建設?
對此,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副秘書長賀德方同時強調了對學術不端行為的零容忍,將發(fā)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
賀德方提到,對于確實存在嚴重學術不端的違規(guī)人員,其不當獲得的所有榮譽和利益,包括學位、職稱、人才稱號、各種獎勵獎金,都要全部清退歸零。
以下為發(fā)言節(jié)選:
科技部副秘書長賀德方:
優(yōu)良的作風和學風是科技工作的生命線,事關科技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黨中央國務院有兩份重要的文件,一個是《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還有一個是《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學風作風建設的意見》。
這兩份文件實際上構建了科技界學風作風建設的戰(zhàn)略布局和整體安排。科技部始終把學風作風建設擺在事關全局的重要位置,全力推進。
主要工作有三個方面:
一是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在科技界倡導正確的價值導向。
重點突出愛國愛崗、遵紀敬業(yè),突出過硬的能力水平和讓人信服的成果,突出“敏于行而訥于言”,突出“甘為人梯、桃李天下”的高尚風范。多講貢獻,少講得失,努力在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國家的繁榮昌盛中實現個人的價值。
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廣大的科技人員全力投入抗疫科研攻關,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一線,為打贏疫情阻擊戰(zhàn)貢獻了科技力量,也涌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二是嚴肅處理學術不端的行為。對于學術不端行為,科技部的態(tài)度一貫是非常鮮明的,也是堅決的,那就是零容忍。
對學術不端行為,發(fā)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要讓浮夸浮躁、投機取巧的,在科技界沒有市場;讓弄虛作假、違紀違規(guī)的付出應有的代價。在調查這些學術不端事件的過程中,我們也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尊重規(guī)律,始終堅持學術評議和行政調查兩條線,充分發(fā)揮學術委員會和學術共同體作用。
當然,我們也保障被調查人相應的申訴權利。對于確實存在嚴重學術不端的違規(guī)人員,其不當獲得的所有榮譽和利益,包括學位、職稱、人才稱號、各種獎勵獎金,都要全部清退歸零。我們就是要讓守信者一路綠燈,失信者處處受限。
高校和科研機構等法人單位,要肩負起科研學風作風建設的主體責任,加強教育引導,強化學術管理,嚴懲違規(guī)行為。廣大的科研人員要恪守科研規(guī)范,珍惜學術聲譽,管好自己的團隊和學生。
三是營造導向鮮明、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tài)。
建立健全以創(chuàng)新質量和學術貢獻為核心的分類評價體系。在資源配置上,對那些嚴謹求實、潛心研究、無私奉獻、成就突出的科研人員給予傾斜,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平臺,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更加身心舒暢的投入到科學研究事業(yè)當中。
同時,也倡導“甘做冷板凳”、“十年磨一劍”的專注精神,營造心無旁鶩、腳踏實地、努力奮斗的良好的科研生態(tài)。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
首先,科技界的學風作風總體是好的,絕大多數科技人員值得尊重,他們的貢獻值得肯定。
我講一下我的親身經歷,前30年我一直在研究院、研究所、企業(yè)工作,50多歲才到政府工作。在科研單位里,我接觸了很多科技人員,他們真是講家國情懷、有科學精神,特別是很多人都“敏于行,訥于言”,不說什么,埋頭干活。他們的主戰(zhàn)場是實驗室,是工程現場,是帶研究生,是在講臺上,這些是真正做科學研究的人,所以我是非常尊重他們。
其中一些甘當人梯、不計名利的,見榮譽就讓。自己水平高一些,為了提攜年輕人,甘愿自己作為課題組成員,讓年輕人當組長。對于這些人,我們要多宣傳。
還有一些人,古人講叫“責己嚴、責人勿嚴”,對自己要求特別嚴,對別人要求寬,本來科學研究就有不確定性,但是他研究沒做出來就責怪自己。像這樣有精神追求的科學家是絕大多數的。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確實有一些學風作風事件,不符合科學操守。剛才德方秘書長說了,我們對此絕不遷就。因為科研生態(tài)對于每一個科學家來講,確實是生命線,是能不能長出豐碩果實的土壤。
我這里想講,對出現的學術不端,一例也不能忍,既然有了相關規(guī)定,就要按規(guī)定進行嚴格查處,并且要嚴肅處理。沒有這樣的操守,沒有這樣一種精神,沒有這樣一種人生價值觀,很難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科學家。每個行業(yè)有每個行業(yè)的價值觀,科學家也應該有自己的價值觀。
第三個問題是怎么辦?一方面是通過改革,解決“不能做”的問題,要通過學風作風建設,形成好的環(huán)境土壤,通過政策規(guī)定和文化引導,讓社會氛圍好起來;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制度約束,讓違規(guī)的必然受到處理。
總的講,科技部把學風作風問題作為國家科技事業(yè)重要工作在抓。這既是一項改革工作,也是一項建設工作,我們會始終抓下去。要讓每位科研人員都知道,倡導什么,反對什么。
好的氛圍、好的環(huán)境對于科學發(fā)展、科學家成長,確實是生命線,至關重要。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站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yè)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