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自考《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重要考點整理
2023-07-22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今年4月份的自考時間已經臨近,小伙伴要堅持復習,在考前對于政治的一些記憶性內容要反復查看背誦,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自考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重要考點,供大家參考。
2022自考《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考點整理
中國革命的新道路
東北易幟:張學良于1928年12月29日從東北發(fā)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
國民黨政府怎樣實行一黨專政的軍事獨裁統(tǒng)治:
1、為了鎮(zhèn)壓人民和消滅異己力量,國民黨建立了龐大的軍隊;
2、為了鎮(zhèn)壓人民和消滅異己力量,國民黨建立了龐大的全國性特務系統(tǒng);
3、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動,國民黨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規(guī)定十戶為一甲,十甲為一保,分設甲長、保長;
4、為了控制輿論,剝奪人民的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國民黨還厲行文化專制主義。
國民黨統(tǒng)治下的中國社會經濟(綜合運用)
(1)帝國主義控制更緊:
國民黨政府是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建立的,從1927年國民黨政府成立到1937年,帝國主義的經濟勢力在中國得到進一步擴展,并且牢牢地掌握了中國的經濟命脈。(外國資本不僅壟斷了中國的重工業(yè)、交通運輸業(yè),而且控制了中國的財政、金融以及若干主要的輕工業(yè))
具體看,日本和美國先后成為中國經濟上的最大控制者。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后到抗日戰(zhàn)爭勝利,日本為最大控制者;抗戰(zhàn)勝利后,美國取代了日本成為在華的最大控制者(國民黨內蔣介石集團有時被稱作“英美派”)。
(2)封建地主經濟仍占優(yōu)勢。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占優(yōu)勢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經濟。大部分的土地為地主及舊式富農所占有,只有少部分的土地屬于農民。高額地租、商業(yè)資本、高利貸資本的三重剝削,中國農民更貧困、農村的經濟日益陷入絕境。
(3)官僚資本迅速膨脹。
● 官僚資本(識記2):是中國的壟斷資本,它控制了全國的經濟命脈。這個壟斷資本,和地區(qū)政權結合在一起,成為地區(qū)壟斷資本。這個壟斷資本,同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地主階級密切地結合著,成為買辦的封建的地區(qū)壟斷資本。這就是蔣介石反動政權的經濟基礎。
● 官僚資本的壟斷活動:
控制金融:“四行(中國銀行、中央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四銀行)二局(郵政儲金匯業(yè)局和中央信托局)”為中心的金融壟斷體系,不僅完全主宰了全國的金融業(yè),而且直接操縱著全國的經濟。(濫發(fā)紙幣,發(fā)行內債等,把廣大人民主要是農民的財富轉化成為官僚資本集團財產)
商業(yè)投機:利用政治特權,依靠雄厚的金融力量,從事大規(guī)模的商業(yè)投機活動。
壟斷工業(yè):對工業(yè)實行壟斷性的掠奪。至新中國成立前夕,官僚資本已經占到整個工業(yè)資本的2/3(工業(yè)運輸業(yè)固定資本的80%,鐵路、公路、航空運輸?shù)?00%)。
對(1)(2)(3)之結論:帝國主義的侵略,封建主義的剝削和官僚資本的壟斷,嚴重阻礙了中國經濟與社會的發(fā)展,因此,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任務。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代表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利益,因此,在當時,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目標。
1. (重點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特點:P79
1、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它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的主要形式。
2、在民族資本中工業(yè)資本所占的比重小,商業(yè)資本和金融資本比重大
3、民主資本主義工業(yè)是以紡織、食品工業(yè)為主的輕工業(yè),缺乏重工業(yè)的基礎。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在技術、設備以及原料方面,不得不依賴外國壟斷資本和本國官僚資本。
4、民族資本所經營的工業(yè),規(guī)模小,經營分散,技術設備落后,勞動生產率低
5、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封建勢力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1917年11月7日,俄國爆發(fā)十月革命,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地區(qū)。
對世界:
1.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地區(qū)由此誕生.
2.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發(fā)生重大變化,對20世紀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
3.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爭.
對中國:
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五四運動的爆發(fā)、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等重大歷史事件,都受益于十月革命的影響.
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
1.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提倡民主和科學(還提倡白話文、新文學,反對文言文、舊文學,主張文學革命)
2. 新文化運動意義:
是一場又民主主義知識分子領導的中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性質的思想啟蒙運動
1、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領域的延續(xù),打擊了封建主義
2、宣傳了民主和科學,啟發(fā)了人們的理智和民主覺悟、開啟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為中國先進分子接受馬克思主義準備了土壤,為以五四運動為開端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創(chuàng)造思想文化條件。
由于歷史條件的局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也存在明顯的缺點。
(1) (脫離現(xiàn)實經濟基礎)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沒有揭示封建專制主義得以存在的社會根源;脫離經濟而把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失敗的根本原因歸之于思想文化,是錯誤的(有唯心主義之嫌)。他們提倡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不能有效地對中國社會進行改造。
(2) (思想方法形式主義)少數(shù)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形式主義偏向(有形而上學之嫌)。
(3)(脫離廣大勞動群眾)他們把改造國民性置于優(yōu)先地位,但是又脫離改造產生封建思想的社會環(huán)境的革命實踐,沒有把運動普及到工農群眾中去,僅僅依靠少數(shù)人的吶喊,其目標就難以實現(xiàn)。
十月革命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的影響
啟迪中國的知識分子以俄為師來以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方式去救國救民,促進了產業(yè)工人乃至中國人民的覺醒,推動了WS運動的爆發(fā)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造成了黨的誕生和中國革命嶄新的局面的打開.
五四運動的社會歷史條件:
1、新的時代條件。五四運動發(fā)生在俄國十月革命所開辟的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
2、 新的社會力量的成長。隨著民族資本主義在“一戰(zhàn)”期間的發(fā)展,中國的工人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進一步壯大起來。中國工人階級成為一支日益重要的社會力量。
3、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動,為五四運動準備了最初的群眾基礎和骨干力量。
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
1915年5月4日
是1919年5月4日發(fā)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游行、請愿、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3.五四運動的歷史特點和歷史意義
1、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2、的一場真正意義的群眾性革命運動
3、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傳播,促進了工人運動與馬克思結合,為共產黨成立和干部上的準備
4、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李大釗 馬克思思想的傳播
早期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有什么特點:
(1)重視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明確地同第二國際的社會民主主義劃清界線.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運動一開始就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原則和正確方向.
(2)注意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已經在實際上初步形成了馬克思主義應當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思想,盡管在當時還沒有明確提出這個命題.
(3)開始提出知識分子應當同勞動群眾相結合的思想.(李大釗主張知識分子要忠于民眾、作民眾的先驅,要到民間去,向農村去).
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后,著重進行的工作:
1、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2、到工人中去開展宣傳和組織工作
3、開展關于建黨問題的討論和實際組織工作
4、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
一大內容
一、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和第一次決議。規(guī)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黨的綱領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中產階級,采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廢除資本私有制,以及聯(lián)合共產國際等,規(guī)定了黨員條件和黨的紀律,規(guī)定黨成立后的中心任務是開展工人運動,以共產主義教育工人。
二、大會產生了由陳獨秀、張國燾、李達三人組成的中央局作為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
三、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標志:一大召開)
5、1922年7月二大召開,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
6. (重點題)二大綱要內容和意義
內容: 二大宣言規(guī)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
1、最高綱領: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2、最低綱領:(即黨在當前階段也就是民主革命的綱領)1)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
2)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3)統(tǒng)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意義:1、中共二大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2、歷史證明,只有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才能為中國革命指明方向。
3、“打倒列強、除軍閥”逐漸成為廣大群眾的共同呼聲。
7.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
8.共產黨成立的歷史特點P64
1、它成立于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第二國際修正主義破產后,得到了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代表的指導和幫助,以俄國布爾什維克為榜樣,是按照列寧的建黨原則建立起來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工人運動基礎上產生的
總之: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理論為指導思想的黨。是一個區(qū)別于第二國際社會改良黨的新型工人階級革命政黨
發(fā)動工農開展革命斗爭(工人運動)
1924年1月,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1923年6月,第三次全國代表會廣州召開。黨的“三大”所確定的建立國共合作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策略,促進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xiàn),使共產黨活動的政治舞臺迅速擴大,加速了中國革命的步伐,為波瀾壯闊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準備。
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新三民主義。
(1)民族主義 反對民族壓迫 ,反對滿洲貴族的統(tǒng)治, 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 ,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權主義 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國民政府,國民一律平等, 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
(3)民生主義 平均地權、節(jié)制資本
北伐戰(zhàn)爭的直接目標是打倒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閥。
勝利原因:1、國共兩黨齊心協(xié)力;
2、北伐軍作戰(zhàn)方針正確;
3、北伐官軍浴血奮戰(zhàn),尤其是共產黨員的模范先鋒作用;
4、共產黨領導的工農密切配合,積極支援。
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
一、主觀原因是年幼的共產黨缺乏革命理論修養(yǎng)和實踐經驗;陳獨秀犯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使共產黨放棄了對革命的領導權,尤其是對革命武裝的領導權。
二、客觀原因客觀方面: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絞殺,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階級方面:國民黨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而中國共產黨代表的是無產階級的利益,而兩者的階級利益不同,則導致了國共合作的破裂,這也是導致大革命失敗的重要原因。
國民革命的歷史意義:
1)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tǒng)治勢力,中國人民的覺悟程度和組織程度有了明顯的提高,實際上是迎接未來革命勝利的一次偉大的演習。
(2)它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的政治影響,宣傳了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綱領,使黨經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禮,積累了初步的經驗。
辛亥革命
孫中山建立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性質的政黨---中國同盟會。
1.1895年孫中山在檀香山組織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組織--興中會。
2.1895年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并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的誓詞,決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政權。
3.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階級基礎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
4.骨干力量是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
2.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反對列強的侵略,打倒與帝國主義相勾結之軍閥,求得國內各民族之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
創(chuàng)立民國: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
平均地權:核定地價、按價征稅、漲價歸公、按價收買。
3(重點題).改良派與革命派論戰(zhàn)內容和意義
內容: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爭論焦點) 2、要不要推翻帝制,實行共和 3、要不要社會革命
意義:1、論戰(zhàn)劃清了革命與改良的界限,使人民清楚認識到革命的必要性,加入革命的行列
2、論戰(zhàn)使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和三民主義思想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促進了革命力量的壯大。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成立湖北軍政府,推黎元洪為都督。
保路運動,成都血案。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南京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4、為什么南京臨時政府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革命政權 P48
1、在人員構成上,資產階級革命派控制著這個政權 2、
2、在實行各項政策措施上,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廣大中國人民的利益。
5.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6.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國的統(tǒng)治,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在中國的統(tǒng)治
2、宣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和民國的建立 3、也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
4、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fā)生了新變化
5、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為亞洲各國人民的革命提供了范例,推動了壓制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